国安再次打脸足协 最新提交中性名模仿上海海港太妙了
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近日向中国足协提交了最新的中性名方案,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对足协政策的又一次巧妙回应。国安俱乐部此次提交的方案中,新队名保留了"国安"二字,这一做法与上海海港此前通过审核的命名方式高度相似,引发了足球圈内的广泛讨论。
中国足协推行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改革以来,这一政策始终伴随着争议。按照足协规定,俱乐部名称不得含有股东名称、商号或品牌名称,且不得超过四个汉字。在此背景下,多家老牌俱乐部被迫放弃沿用多年的名称,而上海海港却成功保留了"海港"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称,引发其他俱乐部的不满。
北京国安此次提交的方案显示,俱乐部拟将名称变更为"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",这与现行的"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"相比,仅去掉了企业冠名"中赫",完整保留了"国安"这一深入人心的品牌名称。值得注意的是,上海上港在更名时选择"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",同样保留了原名称中的核心元素"海港"。
足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,国安此次的命名策略可谓一箭双雕。首先,这既符合足协关于去除企业名称的规定,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俱乐部品牌价值。其次,这一做法直接参照了上海海港的案例,让足协难以用不同标准进行否决。有评论认为,这是国安俱乐部对足协政策的一次巧妙"打脸"。
球迷群体对国安这一命名方案普遍表示支持。在各大网络平台,许多球迷留言表示"国安就是国安,不需要其他前缀","支持俱乐部保留传统名称"。同时,也有球迷调侃道"足协这次被将了一军"、"海港开的头,国安跟得妙"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不是国安俱乐部第一次与足协在名称问题上交锋。在2021年的首次更名过程中,国安就曾通过各种方式争取保留原名,最终因中信集团股权问题未能如愿。此次卷土重来,显示出俱乐部在品牌维护方面的坚定立场。
中国足协目前尚未对此事作出公开回应。但据知情人士透露,考虑到上海海港的先例,足协很难对国安的命名方案提出异议。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中性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问题。
专家表示,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品牌价值需要长期积累,强制更名不仅伤害俱乐部利益,也不利于中国足球文化的传承。国安此次的命名策略,或许能为其他俱乐部提供参考,同时也促使足协对现行政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。
随着新赛季临近,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各家俱乐部都在紧锣密鼓地备战。北京国安这次在名称问题上的巧妙应对,不仅关乎一家俱乐部的品牌权益,更可能对整个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未来事态如何发展,值得持续关注。